红网时间新闻4月14日讯(通讯员 刘艳 阮春红)2025年4月14日上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内,一场温馨的出院典礼正在举办。38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李女士在双胞胎女儿捐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9天,顺畅经过各项评价,康复出院。此前备受重视的首例“4岁双胞胎联合捐赠外周血干细胞救治母亲”事例,终究以母女三人安全团圆的结局画上句号。
造血重建速度超预期低龄干细胞显优势
据主治医生李颖副教授介绍,李女士在移植后第10天粒细胞成功植入,第13天血小板水平回升至安全规模,较同类患者提早2-3天完结造血重建。“双胞胎姐妹的干细胞不只数量足够,且增殖活性极佳,这可能是加快重建的要害。”血液内科主任李昕教授剖析,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彻底一致,从前期的干细胞发动和植入后的造血重建来看,重建功率优于一般高龄亲缘供体,加之团队在收集过程中对收集数量的精准调控,终究完结了低苦楚收集,高功率植入。
出院前,李女士的血常规检测成果证明供体干细胞彻底植活,粒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均已到达出院的安全数值。未呈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感染等并发症。她将一面绣有“无菌国际守存亡,方寸仓间铸重生”的锦旗赠予医疗团队,呜咽道:“是女儿们和医护团队给了我第2次生命。”
“小英豪”康复如常 用画笔记载救母之旅
而为母亲捐赠干细胞的双胞胎姐妹,在收集后次日即出院,一周后血常规复查无反常,现在已重返幼儿园。更令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全程未呈现贫血或免疫力下降等状况,生动好动的天分一点点未受影响。护士长阮春红回想,姐妹俩出院时还特意在病房里留下了她们的画作,“她们说‘要把她们一家人美好在一起的故事’讲给怕打针的小朋友听”。
现在,李女士将进入定时随访阶段,而那双曾紧握画笔为母亲“画”出生命期望的小手,也将持续书写一般家庭与疾病反抗的温暖华章。
李昕介绍,造血干细胞捐赠经过外周血别离完结,无需骨髓穿刺,无需麻醉,且捐赠后1-2周内可彻底再生。从医学监测和长时间随访看,儿童捐赠不影响健康,也不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但需严厉评价适应症。
技能打破背面的湘雅经历
此次成功事例背面,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多项技能壁垒的打破。在此次“低龄供体个性化收集”中,增加了颈内静脉置管通路,处理了幼童外周血管条件差、耐受性差难题;采用了“低体重双供者计划”,经过对同基因型双胞胎供者同步收集,保证成人受者需求,减轻供者屡次收集的担负。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展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收集现已二十余年,有着十分老练的技能和经历,近年来在晚年移植(>65岁)、CART细胞医治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范畴屡创佳绩。